補液,醫學專業術語液體治療的通俗的說法,是液體(如葡萄糖水、生理鹽水、電解質、膠體、血液、酸性或堿性液體等等)通過輸液器具或口服進入人體內環境的治療方法。那么補液的原則是什么呢?
一、補液
補液原則:先快后慢、先膠后晶、先濃后淺、先鹽后糖、見尿補鉀、缺啥補啥。(注:休克時先晶后膠)補液量=1/2累計損失量+當天額外損失量+每天正常需要量。粗略計算補液量=尿量+500ml。若發熱病人+300ml×n
1.補鉀
補鉀原則:①補鉀以口服補較安全。②補鉀的速度不宜快。一般<20 mmol/h。③濃度一般1000ml液體中不超過3g。④見尿補鉀。尿量在30ml/h。細胞外液鉀離子總含量僅為60mmol左右,輸入不能過快,一定要見尿補鉀。⑤低鉀不宜給糖,因為糖酵解時消耗鉀。100g糖=消耗2.8g鉀。輕度缺鉀3.0——3.5mmol/L時,全天補鉀量為6——8g。中度缺鉀2.5——3.0mmol/l時,全天補鉀量為8——12g。重度缺鉀<2.5 mmol/l時,全天補鉀量為12——18g。
2. 補鈉:血清鈉<130 mmol/L時,補液。先按總量的1/3——1/2補充。
公式:應補Na+(mmol)=[142-病人血Na+(mmol/L)]×體重(kg)×0.6女性為0.5應補生理鹽水=[142-病人血Na+(mmol/L)] ×體重(kg)×3.5 女性為3.3氯化鈉=[142-病人血Na+(mmol/L)] ×體重(kg) ×0.035 <女性為0.03>或=體重(kg)×〔142-病人血Na+(mmol/L)〕×0.6女性為0.5>÷17
3.輸液速度判定
每小時輸入量(ml)=每分鐘滴數×4
每分鐘滴數(gtt/min)=輸入液體總ml數÷[輸液總時間(h)×4]輸液所需時間(h)=輸入液體總ml數÷(每分鐘滴數×4)
4.靜脈輸液滴進數計算法
每h輸入量×每ml滴數(15gtt)
①已知每h輸入量,則每min滴數=/60(min)
②已知每min滴數,則每h輸入量=每min滴數×60(min)/-每min相當滴數(15gtt)